科學儀器助力嫦娥五號奔月”挖土”
嫦娥五號是***顆由中***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航天器探測器,是中******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探測器。主要任務是展開著陸點區(qū)的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測,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(xiàn)場分析數據,建立現(xiàn)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(lián)系。
嫦娥五號于11月24日4點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(fā)射場發(fā)射升空。終于在12月2日22時,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,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,并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。
作為中***探月工程重大專項“繞落回”的收官之戰(zhàn),“嫦娥五號”順利完成我******次無人月面取樣返回。這也是繼1976年蘇聯(lián)Luna24取回月球樣品后,人類時隔44年再***次采集月球樣品并返回地球。
而嫦娥五號去月球上“挖土”,顯然不是普通挖掘機能干的事兒。那么,為確保“挖土”能順利完成,你知道“嫦娥五號”搭載了哪些“神器”嗎?
嫦娥五號的科學任務主要由探測器執(zhí)行,上面裝載的有效載荷則是關鍵“神器”。據了解,嫦娥五號共配置了6臺有效載荷和1臺載荷管理器。6臺有效載荷分別是降落相機、全景相機、全景相機轉臺、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、月壤結構探測儀、***旗展示系統(tǒng)。
其中,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,是嫦娥四號“紅外成像光譜儀”的升***版,突破了紅外寬譜段譜段的分光器性及探測器性能提升,將光譜范圍從“嫦娥三號、四號”紅外成像光譜儀的450~2400nm擴展到了480~3200nm,除了能探測月球表面主要礦物輝石、橄欖石等,還具備探測3000nm附近的羥基吸收峰特征的能力,用以完成對月面目標的光譜探測和分析任務,為采樣區(qū)月表物質成分和資源勘察,以及樣品實驗室測量結果比對研究提供科學數據。
月壤結構探測儀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制,是***種工作于無載頻皮秒脈沖信號的探測雷達,探測深度可達3米,分辨率達到厘米***。除可用于月壤厚度和結構探測外,它還可在月面鉆取工作前,對鉆取區(qū)的月壤下的石塊進行分析判斷,為鉆取策略提供支持。
月塵帶電測量儀由中***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研究所研制。月塵帶電測量儀由兩套相同的測量探頭組成,月塵帶電測量探頭是嫦娥五號著陸器工程參數測量分系統(tǒng)的***部分,它能夠對月球表面由自然環(huán)境影響引起的月塵帶電特性進行測量。每套探頭又分別由***組阻滯柵網(阻滯勢分析儀)和***臺微質量天平(粘性石英晶體微量天平)組成。
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同樣由中***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研究所研制。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是在著陸器著陸時,用來檢測與力學支撐結構連接處受沖擊產生的損傷狀況的儀器設備。此外,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還采用了先進的TMR無損檢測技術,該項技術是***際無損檢測技術的重要發(fā)展方向。
嫦娥五號的使命是實現(xiàn)月球區(qū)域軟著陸及月面采樣返回,是中******個實施無人狀態(tài)下月面采樣返回的航天器,是探月工程中***關鍵的探測器,也是中***探月工程第三階段的收官之戰(zhàn)。按計劃,“嫦娥五號”探測器將進入地月轉移軌道,約20天后將帶回我******份自主無人采集的月球樣品。
我相信這只是個開始,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我們的努力,我們的******將會越來越強盛,科學儀器的發(fā)展也會越來越先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