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鍍行業鍍鉑廢水中鉑的測定
01
第***部分:摘要
【摘要】本文以氯化亞錫作顯色劑,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電鍍行業鍍鉑廢水中的鉑,當選擇合適實驗條件的情況下,鉑的測定靈敏度較高,校準曲線的相關系數大于0.999,精密度較好,定量測定范圍0~10μg/mL,應用本方法測定電鍍行業含鉑廢水中的鉑,方法簡便快捷,并具有良好的選擇性,結果令人滿意。 前言 鉑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礦狀態存在,分布比較分散,多用原鉑礦富積、萃取而獲得。鉑由于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(除王水外不溶于任何酸、堿)和催化活性,因此,應用很廣。鍍鉑是裝飾性電鍍的重要鍍種,鉑是鍍鉑溶液中的主成分,由此產生的電鍍廢水中所含的重金屬鉑也會對水體、土壤等產生污染,因此建立***個實用、有效、快速、易推廣普及的水質鉑的測定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采用重量法測定鍍鉑溶液中的鉑雖然準確可靠,但時間長,操作煩瑣。原子吸收法雖簡便快速,但對設備條件要求較高。本方法以氯化亞錫作顯色劑,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鉑,獲得了較滿意的結果。本方法操作簡單、快捷、靈敏度高,精密度好。 02 2.實驗部分 2.1試劑除另有說明外,均使用符合******標準或專業標準的純度試劑。 鉑標準溶液制備:按以下方法配制:溶解0.1000g金屬鉑于4mL王水中,蒸發溶液至近干,加5mL濃鹽酸和0.1g氯化鈉,繼續蒸發溶液至近干,然后加入鹽酸(1+1)溶液20mL,攪拌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,加水定容,混勻。此貯備液含鉑1000μg/mL。使用時準確吸取此液5.00mL于100mL容量瓶中,加水定容,混勻,此工作溶液含鉑50μg/mL。 0.5M氯化亞錫顯色液溶液:稱取113g分析純SnCl2·2H2O(氯化亞錫)于1000mL燒杯中,加濃鹽酸750mL,溫熱攪拌至完全溶解后,稀釋至1000mL加入金屬錫粒保護,保存于試劑瓶中。 鹽酸(1+1)溶液:濃鹽酸與水等體積混合。 2.2儀器 可見分光光度計,2cm比色皿。 2.3實驗方法 2.3.1校準曲線繪制分別準確吸取0mL、0.50mL、1.00mL、2.00mL、3.00mL、4.00mL、5.00mL鉑標準工作溶液于7個25mL容量瓶中,分別加入10mL配制好的0.5M的氯化亞錫溶液,再用0.5MH2SO4溶液定容至標線,混勻,靜置至少5分鐘。即得到用于繪制標準曲線的鉑標準溶液。以空白溶液作參比,于波長400nm處,用2cm比色皿分別測定不同濃度溶液的吸光度。以溶液的濃度為橫坐標,以相應濃度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校準曲線。 2.3.2樣品分析采用在酸性條件下活性碳富集,在石英坩堝中,800℃加熱30分鐘灰化,待降溫后取出坩堝沿堝壁加入4mL王水(濃HNO3與濃鹽酸體積比為1∶3配制),蒸發溶液至干。再加5mL鹽酸(超純水與濃鹽酸體積比為1:1配制),搖勻后將溶液全部移入50mL容量瓶中,并在容量瓶內加入10mL0.5M的氯化亞錫溶液,用0.5MH2SO4溶液定容至標線,混勻,靜置至少5分鐘。于波長400nm處,用2cm比色皿分別測定不同濃度溶液的吸光度。 03 3.1酸度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,用0.3~0.7M硫酸定容,吸光度***致,故選用0.5M的硫酸。 3.2顯色劑濃度的影響氯化亞錫溶液的用量隨加入量的增加,吸光度相應上升,加入量在8~12mL范圍內吸光度達***大值并保持恒定。因此,顯色劑選用加入量為10mL。 3.3顯色溫度和顯色體系的穩定性在室溫條件下能正常顯色,試劑加入后在5分鐘后能顯色完全,此后顯色體系至少在2小時內吸光度保持恒定。 3.4測定范圍的確定在10mL顯色液、2cm光程比色皿測定時,當鉑的含量在0~10μg/mL時,其濃度與吸光度之間存在著良好的線性相關,相關系數r>0.999。 3.5方法的精密度用本法8次重復測定鍍鉑溶液中的鉑,測得個別值分別為(g/L):5.11,5.09,5.10,5.18,5.20,5.07,5.18,5.11其平均值X=5.14,標準差s=0.031,相對標準偏差RSD=0.72%。 3.6方法的準確度在含鉑10.0μg的鍍液中,加入標準鉑15μg進行回收試驗,8次重復測定,得回收率的個別值分別為101.5%,101.7%,101.7%,101.4%,102.1%,101.4%,101.5%,101.5%,平均回收率為X′=101.6%,標準差s′=0.23,變異系數C.V=0.23%。 3.7干擾及消除用本方法測定40μg鉑,電鍍液中常見的金屬元素鋅(Ⅱ)、鈷(Ⅱ)、銅(Ⅱ)、鉻(Ⅳ)、鈀(Ⅱ)各20μg單獨共存時沒有影響,銠(Ⅲ)有嚴重正干擾。在生產工藝流程中,鍍銠在鍍鉑之后,因此通常鍍鉑廢水中銠(Ⅲ)不存在,故本法仍具有良好的選擇性。鍍鉑溶液中的添加劑有很小的正干擾,但可用不加顯色劑的試樣空白來消除。
注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